思路与方法

  • 从郁、瘀、痰、浊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吴进;王子龙;张忠勇;倪青;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医家对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尚未完全统一,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病因为消渴日久、气血阴阳俱损、气血不能畅行、本虚而六淫外邪侵袭,并由于郁、瘀、痰、浊错综复杂,损伤目、肾、四末,发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药对于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优势明显,该研究旨在通过总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丰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辨证论治体系,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2019年11期 v.31 1997-1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 从中医理论探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张达;武娜;孙文亮;倪青;

    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发病症状隐匿,往往不能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现代医学中既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法,而现有的治疗方法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神经源性膀胱运用中医治疗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针刺、艾灸、中药汤剂。中医利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肺与膀胱的关系比作"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提出"提壶揭盖法",从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制出发,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取得显著的疗效,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

    2019年11期 v.31 2000-2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苦味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机制的理论探讨

    孙梦莹;李小娟;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所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肺、脾胃、肾,其病变机理众说纷纭。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得到广泛认可,但对于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机制尚无一致性结论。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甘、苦两种性味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根据统计结果,苦味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使用频率居第二味,仅次于甘味药~([1]),苦味中药能泄、能燥、能坚,可用于消渴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多种辨证分型中。古代医家对于苦味中药治疗消渴病的机制尚无一致性结论,现代药理学研究目前也不能统一苦味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中发挥的作用,作者从苦味中药的作用、苦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苦味配伍酸、甘、辛、咸四种性味的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机制、典型苦味中药(丹参、生地黄、大黄、天花粉、白术、玄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等角度出发探讨苦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机制及列举一些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提供理论支持,为各位学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苦味中药治疗糖尿病时提供理论参考。

    2019年11期 v.31 2004-2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 源于“肝生于左”探讨肝的中西医比较

    刘文志;陈斌;曾汝芝;

    "肝生于左"出自《素问·刺禁论》。通过查阅文献,并在有关《黄帝内经》原文中寻求论证,说明"肝生于左"是指肝气生发于左,但少数学者认为是指肝脏位于膈下,在肺脏的下端。关于肝的中西医比较,在解剖学方面,中医发展早,西医研究层次更深入,目前中医已吸纳西医肝脏解剖学。在功能方面肝可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中西医看法一致;防止出血、分泌胆汁和促进消化看似是中西医的共识,而本质上是不同的;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是,中医认为肝可促进血和津液的运行、调节男女生殖功能和调畅情志功能,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这与肝疏泄功能有关。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医医学观的不同,中医以"司外揣内" "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学说等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原始解剖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其所不具备的功能性的内容;西医则注重在实验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其组成结构功能,描述器官本身功能。临床上应知中西医之肝的本质上的差异,不可简单类比;也需知其联系,科学的结合。对于中学西、西学中的初学者在对脏腑、气血、津液等认识方面难免会有所混淆和迷茫,该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探讨"肝生于左"和肝的中西医比较,以期解惑,更是愿可以抛砖引玉,引发读者思考中西医对脏腑、气血、津液等认识的差异和联系,这样利于中西医有机的结合,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2019年11期 v.31 2008-2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从“气”辨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于玲;潘炜;甘淳;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指具有反酸、烧心、反流等典型临床症状但内镜检查未见食道黏膜损伤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食管壁扩张高敏感性、食管下括约肌障碍、蛋白酶分泌紊乱、致炎细胞因子、精神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该文尝试从中医"气"的运化和盈亏致NERD的病机入手,摒弃以西药为主治疗NERD的惯性思维,重视治疗过程中健脾和胃疏肝法的运用,使脾胃运,气机通,标本兼治,以期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019年11期 v.31 2012-2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在肝性胸水从脾论治中指导意义

    方成瑜;马素平;

    病机十九条是中医学诊疗疾病的基本准则,至今仍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其中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指出水湿、肿满症状的病机关键在脾。肝性胸水病情重,预后差,西医治疗多采用反复放胸水、使用利尿剂,虽有疗效,但显效颇微,病情易反复,且西药易损伤机体。中医治疗通常采取泻肺利水,却易损伤正气,实属治标,难成长久之法。作者以"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为指导,探讨肝性胸水形成的病机关键在于脾阳虚衰,强调从脾论治,以此为指导准则,治法采用温阳健脾利水,可选实脾饮、补中益气汤加减,此法既达到逐水的目的,又同时顾护机体正气,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及"治病求本"的治疗思路。在肝性胸水治疗方法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指导的温阳健脾利水法切中病机,治标同时治本,临床上对疾病治疗仍有着极大的指导价值。

    2019年11期 v.31 2015-2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热点述评

  • 中药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湿热证研究进展

    赵进东;郭娇;陆付耳;余婵娟;吴吉萍;方朝晖;

    观今之临床,因湿热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为数不少,有研究显示湿热证发生率达到30%以上。湿热证患者因损伤脾胃,湿热内生停滞,升清降浊功能失司,导致不能敷布其津液,进展为2型糖尿病。现基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从宏观改善中医临床疗效及微观改善临床指标来论述中药复方中药治疗湿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甘露饮、黄芩滑石汤、三黄汤、三仁汤、连朴饮等改善患者口干、易饥、疲乏、大便干燥、脘腹胀、头身困重、便溏、口苦等症状,降低中医证侯积分。芩连平胃散、泻心承气汤、平胃三黄汤、甘露饮、大黄黄连泻心汤、葛根芩连汤等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等,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肠道菌群。

    2019年11期 v.31 2017-2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中药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进展

    王悦;李小娟;

    随着生活方式与社会环境的改变,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患病率日益增加,现代医学在临床治疗上尚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中医学将其归为中医"消渴""肥气""胁痛""积证"范畴,且近年来在中药复方治疗方面充分发挥了中医的优势,临床治疗上有着显著的收效,因此,作者通过分析和检索近年来有关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文献,总结了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治疗进展,使研究学者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因证立法,随法选方,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2019年11期 v.31 2020-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最新研究进展

    谢静;方朝晖;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常见的1型和2型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慢性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它也是糖尿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在传统中医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有各类型的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和针灸治疗等方法。论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医领域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变机理、治疗对策等,通过充分比较近年来中医学领域的相关进展,为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2019年11期 v.31 2024-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1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药研究进展

    尹昀东;方朝晖;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ED)是由于高血糖诱发的血管神经性糖尿病(DM)并发症。糖尿病人群并发勃起功能障碍超过普通人的2~3倍,极大地影响了糖尿病病程和其他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精神压力和预后转归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区糖尿病筛查的普及,有关中医药治疗DIED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报道显示中医对该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就目前中医对于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病机的认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结合现代医学对DIED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从"消渴""虚劳"和"痿证"等角度分析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理论研究进展,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药防治和干预提供新的借鉴和指导。

    2019年11期 v.31 2027-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白先;宋宗良;

    中医药的研究不断证实传统医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优越性,包括内服汤剂,中药针剂,中成药,外用方,针灸等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受损神经恢复,值得借鉴和推广。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①神经纤维结构的重建和功能的恢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的主要评价目标,对具有此类治疗作用的中药药理研究欠缺;②临床辨证诊治缺乏规范性,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因此,中医药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为DPN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安全的临床依据。

    2019年11期 v.31 2031-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周胜利;周奕璇;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辨证分型、随证治疗,特点鲜明,疗效显著,联合西药增效的同时亦可减低西药治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现代中医药学者结合RA的现代研究认识,在病因病机、辨证用药等方面对RA有了全新的认识,并积极运用到临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RA的临床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者从病因病机研究、中医药辨证治疗等方面,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RA的情况进行综述,以期指导RA的中医药规范化诊疗。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对于RA治疗疗效明确的方药开始进行规模化生产,并在药物纯度、制剂类型等方面作出了许多优化,充分发挥了中医药辨证治疗RA的优势。然而,中医药治疗RA过程中亦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临床对于RA的辨证主观性较强,辨证强调个体差异性,而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临床辨证水平和诊治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在RA治疗中的发展。因此,中医药临床与科研学者应借鉴现代医学将RA相关临床辨证与诊疗进行规范化,将中医与西医的优点进行有机融合,为RA的临床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9年11期 v.31 2035-2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1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近10年临床研究进展

    吴迪;林逸轩;李金菊;巫玉童;方朝晖;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为诱因,其症状多为骨折易发、背腰部疼痛不适、身长缩短驼背、骨痛、甚至呼吸功能减弱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个人或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1])。为探求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现状与方法,查阅了近10年(2009—2019年)中医临床对骨质疏松的中医药辨证治疗,从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中药复方以及复方联合西药/外治法治疗、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着手,并结合对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传统理论研究,通过观察文献中中医药的不同方式治疗与西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对比,得出了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突出的结论。

    2019年11期 v.31 2038-2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1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名家薪传

  • 方朝晖从肝论治糖尿病合并失眠经验总结

    张竣玮;方朝晖;

    失眠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方朝晖教授认为,肝与睡眠的关系密切,肝的生理功能正常是保障人体睡眠正常的重要条件之一,糖尿病病机多为气阴两虚,阴虚燥热,但肝失疏泄,肝气郁滞也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此,在糖尿病合并失眠的治疗上,方朝晖教授多采用益气养阴,疏肝解郁之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9年11期 v.31 2042-2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刘怀珍治疗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验

    王慧慧;刘怀珍;王瑛瑛;

    2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现代社会中的常见疾病,分别属中医学"消渴"、"肝癖"范畴。因两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故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常相兼为病。西方医学对此尚无绝佳手段,而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则疗效显著且安全性佳。刘怀珍教授从事内分泌疾病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T2DM合并NAFLD方面有其独特的思路与见解,刘教授认为气阴两虚,痰浊、瘀血内阻是其主要病机,应以健脾祛浊化瘀为主要治则,配合行为疗法,标本兼治。作者通过浅析刘怀珍教授治疗T2DM合并NAFLD的经验,以期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2019年11期 v.31 2045-2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 方朝晖治疗痛风湿热蕴结证临床经验

    阮诺冰;方朝晖;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痛风在中医属于"痹症"范畴,病位在四肢关节,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作者探讨总结了方朝晖教授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和独特见解,其认为湿、热、痰、浊内生是痛风发病的重要条件,临床上以湿热蕴结证最为常见,方选四妙散,并根据兼证的不同,灵活配伍,标本兼顾,临床治疗常获良效,附典型病案一则以验证。

    2019年11期 v.31 2048-2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王行宽运用加味连苏饮治疗呃逆经验

    姚中华;资源;李静;吴华英;毛一之;黄惠勇;

    该文介绍王行宽运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王行宽从事临床工作50年有余,临床经验丰富,精研阴阳五行学说,深谙其互相消长、生化、制约之理,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数医家认为呃逆为胃气上逆所造成的,但临床在治疗呃逆时以单纯的和胃降逆之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王行宽认为呃逆认为呃逆病机关乎肺、脾胃、肝,是由肺肝气机升降失常,致胃气上逆,上冲动膈所致,再结合王行宽教授"杂病治肝"、"多脏调燮、综合治理"、"疏通督脉"等治疗特色,运用疏肝和胃、左金平木、降逆止呕治法之经验方"加味连苏饮"治疗呃逆,临床实践证明,确有疗效,其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整理挖掘。

    2019年11期 v.31 2051-2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沈洪从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探微

    林靖;沈洪;

    目的:探析沈洪教授从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收集整理病历资料,阅读研习相关文献,总结沈洪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特色,并附有临床验案。结果:沈洪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脾失调是该病的基本病机,调和肝脾,健运脾胃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沈师临证时注重辨证论治,四诊合参,用药精准,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著。结论:沈洪教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经验丰富,独具特色,值得临床借鉴和学习。

    2019年11期 v.31 2054-2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 程丑夫运用小柴胡汤经验

    杨晓丹;程丑夫;刘建和;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方中柴胡一药性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调节枢利为主旨,现代临床多用于头痛头晕、失眠、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程丑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中医。程丑夫教授谴方谨,药简力专,处方体现了"整体"思想,临床经验丰富。善用小柴胡汤治疗中医内科胸痹心痛病、胃脘病、头痛病等病证,均获得良效。该文对程丑夫教授运用"小柴胡汤"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并附应用实例佐证。

    2019年11期 v.31 2057-2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经典研读

  • 《卫生宝鉴》中丸剂散剂服用方法

    陈婕;喻斌;

    《卫生宝鉴》是由罗天益所撰写,主要记载了罗天益长期临床诊治患者的医案及经验心得。书中含有大量的丸剂散剂,其在丸剂的制作、送服汤剂、服药时间及服药后调摄上记载详细,论述完备,既效仿前世医家,又在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作者通过研读《卫生宝鉴中》,对罗天益在丸剂的制作,丸剂散剂的送服汤剂,服药时间及服药后调摄进行了梳理总结,为现代临床用药借鉴学习提供帮助。

    2019年11期 v.31 2060-2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伤寒论》脾胃思想初探

    李一林;蒋春波;金伟民;

    脾胃为后天之本,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脾胃功能失常,病症丛生。脾胃生理作用,所述甚多,然而在病理情况下,脾胃如何介导疾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转归,较少讨论。该文总结《伤寒论》中条文内容,明确了脾胃衰败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脾胃功能的恢复振奋是疾病向愈的前提。治疗方面需辨证论治,调畅脾胃升降气机,温补脾胃之阳,同时需重视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用药主要以性味甘平之药为主,同时兼顾药后调护。作者通过研读、总结、分析《伤寒论》,发现仲景在治疗疾病时以脾胃为重,不管在治疗、用药、调护等方面都把顾护脾胃功能放在首位。认为,在临床实践中,从恢复和顾护脾胃功能出发,调畅脾胃气机,温煦脾胃之阳,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定会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2019年11期 v.31 2064-2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浅析张锡纯辨治女子癥瘕经验及其现代应用

    伍彩霞;刘文娥;侯明慧;

    张锡纯,清末民初著名医家,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其所著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乃中医理论与临床结合之范本,为临床上诊治诸多疾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张锡纯运用"调冲理论"治疗不孕,创立"固冲汤"治疗妇女血崩、"寿胎丸"防治滑胎,均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作者通过研读、总结《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女子癥瘕经验,并查阅文献了解梳理后世医家对张锡纯治疗女子癥瘕经验的运用及发挥,为临床上诊治女子癥瘕提供参考与借鉴。

    2019年11期 v.31 2068-2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劳则气耗新解

    窦海云;赵健;傅立新;田露;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出自《素问·举痛论》。该句揭示了过度劳累会引起喘息、汗出的症状,喘息则肺气散失而内气越,汗出营卫散失而外气越,因而气为之耗散,此处所耗散之"气",强调的是肺气和营卫之气。但作者认为,一方面此处的劳不仅仅是过度劳累,还应涵盖形劳、房劳以及神劳;另一方面所耗之气也不单单指肺气和营卫之气;正所谓心藏神,过度劳神,心气则伤;久作劳累,思劳伤脾,脾失健运,脾气则伤;肝藏血,疲劳日久,伤及肝血,肝气则伤;房劳过度,肾气不固,气逆而喘,肾气则伤,因此"劳则气耗"所耗之气与肝气、脾气、心气、肾气均有密切关系。

    2019年11期 v.31 2071-2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医案医话

  • 糖尿病的中医四季调养

    马士才;马亚会;何大楼;韩辉;韩明向;

    近几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急剧增加的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巨大的困扰,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残疾和早亡。中医学注重"天人相应"的思想,重视通过四季养生来控制血糖的波动。以延年益寿,延缓衰老为目的中医养生方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者从饮食、起居、情志等几个方面浅谈糖尿病人的中医调护,对患者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减缓并发症、树立良好的心态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019年11期 v.31 2074-2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举隅

    王定坤;任妍林;陆付耳;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和解少阳的经典名方,主要调节脾胃气机升降的枢机。临床中抓主证,结合小柴胡汤的使用"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特点,对小柴胡汤灵活加减化裁。该文中的呕吐医案,腹胀、便血、肝癌医案,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具有小柴胡汤七大证中的一证或多证,治疗原则以和解少阳为大法,辅以燥湿、健脾、活血、养阴、和胃等治疗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中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灵活加减,治疗许多脾胃病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重要实践意义。

    2019年11期 v.31 2077-2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腹部五法配合双清法推拿治疗小儿感冒夹滞证

    孙安达;杨爱云;尚莉丽;

    小儿感冒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多因受外邪侵袭,随之表现出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的疾病,在恢复期易可合并夹滞、夹痰、夹惊兼证,临床以夹滞多见。因此兼证的治疗尤为重视。就推拿治疗小儿感冒夹滞证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特色疗法,案例分析,体会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2019年11期 v.31 2080-2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桂附地黄丸治疗腹胀验案1则

    赵先阳;方朝晖;

    同仁堂桂附地黄丸源于《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由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茱萸(制)组成,具有温肾助阳的功效,历代医家将其运用治疗多种疾病。论文介绍了将桂附地黄丸用于治疗腹胀的临证经验,并探讨其病因病机,为临床辨治腹胀提供新的思路。

    2019年11期 v.31 2083-2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数据分析

  • 雷公藤多苷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刘奎;张媛;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24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检索雷公藤多苷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文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手册5.1版对纳入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c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3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6篇,共1482例DN患者,治疗组744例,对照组7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ACEI/ARB相比,雷公藤多苷联合ACEI/ARB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OR=6.10,95%CI(3.93,9.48),P<0.00001],且可明显降低24h尿蛋白[SMD=-1.27,95%CI(-2.04,-0.51),(P=0.001)]。雷公藤多苷联合ACEI/ARB治疗组在降低Scr水平优于单用ACEI/ARB[MD=-7.49,95%CI(-13.83,-1.15),(P=0.02)]。但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常规治疗组[RD=0.07,95%CI(0.03,0.11),P=0.0002]。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优于单独应用ACEI/ARB类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实。

    2019年11期 v.31 2086-2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分析叶天士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组方规律

    龚飞雨;喻斌;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脾胃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脾胃病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构建方剂数据库并分析用药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内服汤剂处方355条,包含不同中药210味;使用频次最多的单味中药是茯苓,其次是人参、半夏;通过数据挖掘得到核心药对9对,演化得到新处方14首。结论:叶天士治疗脾胃病,擅使用"泻心法"化裁;注重甘味药物配伍;重视肺与脾胃的关系,从肺论治脾胃病在临床上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

    2019年11期 v.31 2091-2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喻正科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

    李娟;喻正科;韦凤娟;龙阿凤;

    目的:通过对喻正科教授中医治疗冠心病医案的方药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总结分析其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喻正科教授临床诊疗冠心病有效的病例,使用Office Execl记录并进行初始处理,再使用SPSS21.0软件将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喻正科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医案中筛选出的有效案144例,共计门诊次数173次,总用药频次2891次,用中药137味,其中高频中药35味,最终得出10组药对,4组三味药组合体和4个聚类方。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喻正科教授常用的四个主要基础方为冠心2号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六君子汤、酸枣仁汤,其治疗冠心病以活血祛痰、健脾化湿、兼顾养心安神为主要治法。

    2019年11期 v.31 2095-2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基于数据发掘分析《四圣心源》中内伤杂病的用药组方规律

    周洁;喻斌;

    目的:基于数据发掘分析《四圣心源》中内伤杂病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四圣心源》中治疗内伤杂病的有效方剂进行性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新方的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方剂72首,涉及中药87味,使用频次>6的药物18味,以性温、味甘、归脾经类药物最多;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4 (20%),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17个;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26个,聚合成新方13首。结论:黄氏认为脾虚土湿为百病之源,以阳衰土湿、水寒木郁为内伤杂病的基本病机,治以培土泻湿、扶阳抑阴,治疗上常用温热之品,顾护脾阳。

    2019年11期 v.31 209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尹嘉;洪曹栋;牛天福;

    目的: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冠心病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指导用药与新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收集名家验案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对处方中各个药物的性味归经、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等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果:最终纳入处方101首,高频次药物包括丹参、川芎、炙甘草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半夏,丹参""半夏,瓜蒌""薤白,丹参"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大枣→炙甘草""川芎,人参→丹参""川芎,瓜蒌→丹参"等;新处方包括"薤白、半夏、瓜蒌、地龙""当归、黄芪、川芎、山楂""当归、川芎、桃仁、赤芍、降香、红花"等。结论: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可见各医家处方用药以养血活血,化痰逐瘀为主,且宗"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道,活血祛瘀的同时注重补气行气。综观该研究处方用药规律,体现了中医痰瘀同治,气血同调,标本兼顾的诊疗原则,同时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得到的结果对临床选方用药以及新方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2019年11期 v.31 2102-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中国药典》成方制剂的数据挖掘及其问题分析

    路立峰;解玲;郑丹;闫萍;

    目的:研究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成药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为新药研发提供科学研究依据。方法:搜集《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部分所含的中成药,将符合有明确辨证分型、药物组成和剂量的中成药纳入,再将数据录入V2.5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规则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药典中高频药物、核心药物组合等,并生成新处方。结果:将药典中符合条件的1143首中成药,含药物702味,挖掘出高频药物55味,高频药物组合 28个,得到新处方14首。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有助于阐明《中国药典》中成药组方规律;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19年11期 v.31 2107-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实验研究

  • 启元胶囊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机制

    张文锦;方朝晖;赵媛媛;刘蒙蒙;

    目的:探讨启元胶囊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干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20只复制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最终复制成功17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治疗组9只。治疗组予以启元胶囊,0.26 g/kg d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予5 mL/kg/d的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处理。连续给药12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空腹血糖测定、大鼠足底热敏反应时间、大鼠机械痛阈值测定、大鼠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含量测定。结果:正常组大鼠的状态可,食量佳,反应灵敏,活动自如,体毛亮泽顺滑。模型组大鼠消瘦、精神不佳、毛发无泽、活动减少甚至不灵活等症状。治疗组大鼠诸症状较模型组改善。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足底热敏反应时间增加(P<0.05),机械痛阈值降低(P<0.05),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治疗组大鼠足底热敏反应时间减少(P<0.05),机械痛阈值升高(P<0.05),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加快(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SOD、T-AOC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MDA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血清SOD、T-AOC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大鼠血清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启元胶囊可以有效改善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大鼠足底热敏反应时间、机械痛阈值、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血清SOD、T-AOC、MDA水平的调节实现的。

    2019年11期 v.31 2112-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肠胃清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吴瑞影;许建华;

    目的:研究肠胃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小管形成实验检测肠胃清含药血清对HUVECs的迁移、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肠胃清含药血清对HUVECs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2/9 (MMP2/9)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划痕、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肠胃清含药血清抑制HUVECs的迁移(P<0.01)。小管形成实验显示肠胃清含药血清抑制HUVECs的成管能力(P<0.01)。RT-PCR结果显示肠胃清下调HUVECs内VEGF-A、bFGF、MMP2、MMP9 mRNA的表达(P<0.01),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肠胃清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可能与降低HUVECs内血管生成因子VEGF-A、bFGF、MMP2、MMP9 的mRNA表达有关。

    2019年11期 v.31 2116-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 大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的影响

    杨维波;焦建洪;董淑华;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T2DM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抽出12只为对照组,其余以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模型。随机选择造模成功的大鼠36只,分成模型组、大柴胡汤(8.1g/kg)组、二甲双胍(50mg/kg)组,其中,大柴胡汤组、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药物灌胃,1次/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检测大鼠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实验结束后,迅速处死大鼠,检测大网膜脂肪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柴胡汤组FBG、TC、TG、FFA、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1),大网膜脂肪组织PI3K、P-AKT、GLUT4蛋白表达均明显上升(P<0.01)。结论:大柴胡汤能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清FBG、TC、TG、FFA;改善IR,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葡萄糖的运转有关。

    2019年11期 v.31 2119-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临床研究

  • 桑叶红茶干预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临床疗效评价

    杨响亮;方朝晖;

    目的:观察桑叶红茶治疗糖尿病前期及2型糖尿病人群的临床生化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治疗的糖尿病前期及2型糖尿病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共100例患者。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降糖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桑叶红茶,本课题研究疗程均为2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空腹血糖(Fast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跟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2组患者疗效性观察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疗效性观察指标相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桑叶红茶对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疗效。

    2019年11期 v.31 2124-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

    汪丽敏;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 月—2018 年6月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满意,且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证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优泌乐25;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参芪降糖颗粒。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0.56%)(P<0.05),治疗组在加用参芪降糖颗粒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结论:参芪降糖颗粒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2019年11期 v.31 2128-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健脾调糖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断痰湿体质2型糖尿病

    张海生;张炜;魏伟;张志俊;

    目的:探讨健脾调糖方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断痰湿体质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调糖方。12周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积分、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4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痰湿体质评分、BMI、FBG、2hPBG、HbA1c、FINS、HOMA-IR及HOMA-β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调糖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断痰湿体质2型糖尿病,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痰湿体质评分,稳定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19年11期 v.31 2131-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林逸轩;王帆竞;李金菊;阮诺冰;方朝晖;申国明;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60 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 30 例,2 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及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络方,连续治疗2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astplasma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post-prandialbloodglucose,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阈值(CPT)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 83.33%,对照组为 56.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FPG、2h PG、Hb A1c含量、感觉神经传导阈值(CPT)值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肢体疼痛、麻木、发凉等症状,改善血糖水平,有效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2019年11期 v.31 2135-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 健脾和胃汤联合经穴超声导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

    章晶晶;张静;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汤联合经穴超声导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98 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人。2组均严格控制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联合经穴超声导药,2组均治疗 2 周后,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及胃排空水平。结果:实验组在改善患者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在胃排空水平上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和胃汤联合经穴超声导药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2019年11期 v.31 2139-2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临床观察

    吕燕燕;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1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联合组(n=57)、参照组(n=56)。参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联合组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艾司唑仑治疗。比较2组有效率、治疗前后失眠症状积分(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彻夜不眠)、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复发率。结果:合组有效率为96.49%(55/57),高于参照组80.36%(45/56)(P<0.05);治疗后联合组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彻夜不眠症状积分、PSQ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停药复发率为0.00%(0/57),低于参照组14.29%(8/56)(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且停药后不易复发。

    2019年11期 v.31 2142-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温针灸听宫、翳风穴治疗难治性面瘫疗效观察

    王双艳;唐友斌;袁爱红;张高震;

    目的:观察与常规针刺相比,在听宫和翳风两穴上施行温针灸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把50例难治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在听宫、翳风两穴上施用温针灸法。5次/1疗程,2组均在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Toronto评分、FDI(躯体)评分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Toronto评分、FDI(躯体)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oronto评分、FDI(躯体)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上升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听宫、翳风穴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可以为临床上治疗难治性面瘫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2019年11期 v.31 2145-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清凉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症状疗效观察

    陈超;李秀燕;杨丹华;

    目的:观察清凉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症状的疗效,为临床应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将6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秋水仙碱、波尼松解热镇痛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清凉膏外敷治疗。连续治疗14d后进行局部疗效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局部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32%,实验组为100%(P<0.01)。组内比较,2组患者关节肿痛及功能活动均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实验组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活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外治疗法清凉膏外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局部症状,提高疗效,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11期 v.31 2148-2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生血宝合剂治疗肝肾阴虚型月经过少的疗效观察

    伍朝红;徐云霞;

    目的:探讨生血宝合剂治疗肝肾阴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月经过少的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妈富隆1片qd,连续服用21天;治疗组40例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于月经周期第5天加生血宝合剂,连续服用10天,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宝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月经过少疗效确切。

    2019年11期 v.31 2152-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铁包金按摩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阻证疗效观察

    王中陆;戎宽;蔡萍;黄大智;李瑞良;匡昱林;匡建军;

    目的:观察铁包金按摩膏治疗风寒湿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风寒湿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铁包金按摩膏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采用疾病评估评分(DAS)判定疗效,观察并记录2组的临床症状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数、晨僵时间、ESR、RF、CRP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双手平均握力增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发应。结论:铁包金按摩膏能够改善风寒湿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中相应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2019年11期 v.31 2156-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从脾辨治多发性肌炎临床疗效观察

    陶桢珍;黄传兵;肖茹芝;孟博文;曹云祥;

    目的:观察从脾辨治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多发性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2组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从脾辨治,辨证论治。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肌力分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脾辨治多发性肌炎可以降低血清肌酶水平及VAS评分,改善患者肌力分级,减少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2019年11期 v.31 2160-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蛇伤凉血解毒汤改善蝮蛇咬伤患者肝酶、心肌酶的作用观察

    刘莎;韩宁林;王凯;王朔;

    目的:观察蛇伤凉血解毒汤运用于蝮蛇咬伤火毒证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1月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明确诊断为蝮蛇咬伤火毒证的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蛇伤凉血解毒汤,并根据患者病证变化加减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指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的ALT、AST、CK、CK-MB、LDH指标与对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LT、AST、CK、CK-MB、LDH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蛇伤凉血解毒汤运用于蝮蛇咬伤火毒证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酶、心肌酶指标。

    2019年11期 v.31 2163-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中药内服外敷联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

    乔静;张建国;孙静;刘杰;石如荟;

    目的:考察中药联用内服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1月就诊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57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设立临床观察指标,检测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沉、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变,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为90.0、90.9%,痊愈率为55.0、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P=0.003,P<0.05);甲减发生率分别为5.0 %、9.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36,P=0.003,P<0.05)。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13.0%。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甲减发生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确定。

    2019年11期 v.31 2166-2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青石止痒软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内蕴证观察

    张益生;张天博;陈若曦;李元文;张慧丽;吴希玲;蔡玲玲;

    目的:观察青石止痒软膏(曾用名:甘石青黛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阳性药物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内蕴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青石止痒软膏外涂联合复方青黛胶囊口服,对照组卡泊三醇软膏外涂联合复方青黛胶囊口服,疗程4周。评估治疗0、4周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瘙痒指数(VAS)、屏障功能、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完成观察组51人,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57人,总有效率87.71%,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4周后,2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皮损处水分值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损处水分、油分值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间PASI评分、皮损处水分及油分值、DLQI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石止痒软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内蕴证)使用安全,疗效确切,其止痒、修复皮肤屏障效果优于达力士软膏。

    2019年11期 v.31 2170-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综述进展

  •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辨证论治进展

    纵瑞凯;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累及唾液腺和泪腺等分泌腺体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因为干燥综合征不仅具有口干、眼干的特点,还可以有关节肿痛的临床表现,所以,该病中医命名为"燥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不仅有从脏腑论治、气血津液论治、三焦论治,亦有采用经方来辨证论治,均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确切,而且安全。该文综述中医药从不同方向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2019年11期 v.31 2174-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阳虚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药研究现状

    张正阳;李斌斌;刘春红;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目前内分泌学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提高、检测手段的普及、以及甲状腺方面手术的扩展所致,其发病率也是逐年升高,其引起的如疲劳、乏力、怕冷、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涉及到人体代谢、消化、心血管、骨骼等各个系统,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此病西医诊治相对简单,主要需终身激素替代治疗,治疗过程相当漫长,且其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副作用等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足,而现代中医各家以阳虚为甲减主要病机的基础上辨证论治,积累了许多独到、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个人验方、针灸、膏方、中医食疗、中医养生及中西医结合等治法,极大的丰富了甲减的治疗方法,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认识和治疗该病,值得临床学习和推广。

    2019年11期 v.31 217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罗琦;方朝晖;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当前内分泌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中医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专门病名,多数医家主张将甲减归属于"虚劳""虚损""瘿瘤"等范畴。甲减的基本病因一般是素体阳虚兼情志内伤所致;其病机是肾阳虚衰,命火不足,或兼脾阳不足,或兼心阳不足;病位主要涉及肝、心、脾、肾4脏。大量临床实验表明,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具有简便廉验,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的特点,相比于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作者从辨证分型论治、针灸治疗、穴位敷贴、药膳等几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

    2019年11期 v.31 2181-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1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李金菊;林逸轩;巫玉童;吴迪;方朝晖;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可分为单纯性突眼与浸润性突眼。轻度表现为眼内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重者视力下降、眼睑关闭不全、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中医称之为"鹘眼凝睛",病因主要为肝火旺盛、脾虚痰阻、肾阴亏虚和痰瘀互结;中医药通过运用辨证论治、针刺放血和中药眼部雾化等方法,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治疗及康复方面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总结最近五年的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认识,为临床工作者利用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提供思路。

    2019年11期 v.31 2184-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研究概况

    陈梓瑜;赵耀东;蒋梅霞;赵婷婷;刘娟娟;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情况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对于痛经的病因病机认识颇多,然多不外乎虚、实、气、血所致"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临床上其辨证以气滞血瘀型痛经最为多见。针灸是我国传统的"内病外治"的一种治疗手段。治疗痛经具有起效快、疗效高、副作用低、操作简便等优势。该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单纯针刺,针灸结合,针药结合,穴位埋线,穴位敷贴,耳穴以及综合等7个方面系统整理总结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同时指出今后的研究只有解决了诸如病例筛选不严格、对照组设置不科学、随访体系缺乏等方面的不足,针灸治疗该病才会取得更加满意的临床疗效。

    2019年11期 v.31 2188-2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多发性硬化中医药研究概况

    李波;史梦楠;王共强;韩咏竹;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至今仍不明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经治疗缓解后容易复发,常常呈缓解复发交替的现象。在现代医学中,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常常被用来治疗该病,但随着病程进展,复发次数增多,药物疗效减弱而副作用却渐渐增多。近年来,随着中医学者对多发性硬化的认识加深,开始运用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中医药在治疗中的优势渐渐体现出来,特别是在改善患者运动、感觉异常等神经系统表现有显著疗效。该文现就多发性硬化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方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2019年11期 v.31 2192-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新安医学研究集成》丛书

    <正>本套丛书作为"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2016年省级文化强省专项建设资金文化精品工程创作出版"子项目,是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安医学传承与发展研究"基础上对新安医学的一次系统总结。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8年绩效考评中荣获"特别优秀项目"并荣获2018年"十佳皖版图书"。新华网对本书的出版作了报道,著名中医药文化学者温长路在《中国中医药报》撰文评价:"一

    2019年11期 v.31 1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