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雨燕;张立德;程岩岩;谷丽艳;
高血压是由环境代谢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多基因和多因素的复杂性疾病,目前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生活。瘀血是高血压发病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本文基于"盐胜血"理论论述了北方高血压病的发生与瘀血的关系,分别从"盐性寒"、"盐味咸"和"盐伤津液"三方面梳理分析了"盐胜血"与瘀血形成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论证瘀血是高血压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高盐饮食是北方地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有助于我国高血压人群对北方高血压病的认识,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在临床研究方面为进一步完善本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对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以及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9年09期 v.31 1599-1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李想;王圣治;
Ig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原因,是很多患者最终进入到尿毒症阶段的重要病因之一,在中医古代属于"尿血""尿浊""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体质与疾病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人体质不同,易感性亦不同,患病的概率也不相同。IgA肾病的发病与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从中医体质学的方向,结合IgA肾病患者的体质调查,分析IgA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分别从先天禀赋、饮食因素、地理因素和外感邪气四个方面分析总结疾病的病因病机,针对IgA肾病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辨体论治,以期通过合理运用药物改善病理体质,从而达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或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为IgA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诊疗思路。
2019年09期 v.31 1602-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汪陈英;张闯;刘进;曾文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发展,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复发率高,因此,寻找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且安全的方案来防治泌尿系结石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相关学者关于中医体质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该文就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如何运用中医药对易成石体质进行防护,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减少易成石体质者患泌尿系结石的风险。
2019年09期 v.31 1605-1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徐歆;侯钰丛;范伏元;
该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出发,讨论两者在经络、生理及病理间的联系,而肺与大肠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之间的相互为用关系。若两脏任一方出现问题,都可引起对方的病变,导致肺病及肠,肠病及肺。而脾与肺经脉相通、生理相关、病理相连,两者关系密切,肺宣降功能的正常运行需要肺气的充盛作为支撑。但慢阻肺患者常为老年群体,且病程较长,久病体虚是其病理基础,肺气虚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可通过培土生金法来培补脾土,健运脾气,从而补益肺气,使肺气得充,以利于肺之宣发肃降,肺之宣降正常则气可下行、大便可通,从而降低慢阻肺的治疗难度,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因此,希望通过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理论探讨能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带来新思考、新启发。
2019年09期 v.31 1609-1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唐艳云;吕冠华;
风药是祛除外风或平熄内风,主要用于调理气机的药物。泄泻以湿盛与脾虚为病机关键,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聚阻中焦,影响气机升降,故中焦气机升降紊乱。风药通过解表祛湿、升阳胜湿、益气升阳、疏肝理脾、温中散寒而止泻,其核心作用为调理全身气机。因此可以通过风药调理中焦气机,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从而止泻。风药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等,其在人体内可调节脏腑经络、运行气血津液,从治疗脾胃病扩展到五脏之病皆可使用。风药多辛温宣散,入肝脾经,对脾胃病之泄泻尤以适用,以防风、藿香、柴胡、葛根、升麻为代表风药在治疗泄泻时,配伍应用往往会收到显著疗效。
2019年09期 v.31 1612-1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刘晓轩;张艳;
张艳教授,辽宁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三十余载,临床诊疗房颤一病经验颇丰。在从医三十多年的工作过程中,自创定心方治疗房颤临床疗效显著。吾师认为,房颤以心之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阴虚日久成瘀,扰动心神。属本虚标实之证,故在治疗时应当辨虚实,早诊治,防治栓塞的发生。吾师张艳运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诊疗方法 ,以滋阴养血、益气活血、复脉定悸为法辨证组方,在西医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消融等方法的基础上辨证论治,合用定心方汤剂加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房颤患者的栓塞率和出血情况,改善预后。
2019年09期 v.31 1615-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王思路;王谢;刘雪;谢道俊;
谢道俊教授,安徽省名中医,从事医、教、研30余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内科病症,造诣颇丰,尤其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脑病。谢道俊教授根据《内经》:"木郁达之"的治疗原则,认为治疗肝郁为主证的疾病应首先顺肝之条达之性,以舒其郁遏之气,兼养营血,以奏养肝体而助肝用之效。丹栀逍遥散,在逍遥散基础上加牡丹皮、栀子,不仅可疏肝健脾养血,而且可清肝热、泄肝火。谢道俊教授认为脑病虽种类繁多,只要病机、证型符合丹栀逍遥散,都可灵活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谢教授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治疗失眠、郁证、头痛、眩晕等疾病,常收效颇著。谢教授其临证灵活处理,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因人而异"的理念。笔者有幸师从谢道俊教授,侍诊左右,获益颇丰,现将谢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的临床经验总结一二,供同道参考。
2019年09期 v.31 1618-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刘鑫;王兆博;葛飞飞;刘璐佳;王有鹏;
过敏性疾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过敏性肠炎等。目前西医治疗方法有一定局限性,故大量患者欲寻求中医治疗。经过对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及数十年的潜心研究,王有鹏对治疗此类疾病颇有心得。王师认为小儿湿热内蕴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主要体质因素,运用以温胆汤为主方的分消走泄法治疗此类疾病效果颇佳。该文详细论述了湿热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联,总结了王师治疗各类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经验。
2019年09期 v.31 1621-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杨小军;张国梁;
张国梁教授乃安徽省名中医,国医大师徐经世的首席弟子。其从医三十余载,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其辨治黄疸思维独特,注重疾病本身的致病因素,辨证从脏腑、气血入手,认为黄疸病邪主要在于湿、瘀、热、毒,病位涉及肝、胆、脾、肾等脏腑。其以清热利湿解毒、行气活血化淤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取得较好疗效。作者作为张国梁教授弟子,通过跟随其临证抄方,整理相关病例资料,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阐述和总结张国梁教授治疗黄疸病证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以验案举隅。张老师治疗黄疸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独到,其治法变通,用药灵活,在实践中行之有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笔者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中医同行深入学习与认真体会。
2019年09期 v.31 1625-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李经伟;郑攀;孙世杰;高鹏;
黄连汤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伤寒论》173条,具有平调寒热,升降阴阳,和胃降逆之效。其病机为中气不足,以致热邪中于上焦,寒邪中于下焦,阴阳不相入,上下升降失常。郑攀在辨证精准情况下,遵循异病同治原则,对黄连汤进行灵活化裁,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文章对黄连汤的方源方论作了探讨,并举慢性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腹型过敏性紫癜等案例,对郑攀运用黄连汤的临床经验作了介绍。
2019年09期 v.31 1628-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伍瑶;范金茹;王行宽;毛小静;刘剑勇;陈彤;
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从事心系疾病的诊疗工作50余年,形成了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学术特色,所创制的心痛灵验方治疗胸痹心痛,效如桴鼓。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范金茹将其导师王行宽的这一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并发扬,创心痛方和心痛宁膏,完善并丰富了"肝心同治,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治疗胸痹心痛的学术特点。现将王老的验方特点及学术经验传承特色归纳如下,以发扬其学术思想。
2019年09期 v.31 1631-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杨二双;孟凡超;张风梅;
目的:介绍张风梅运用疏肝健脾明目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病案整理,总结分析。结果: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机体肝郁脾虚,肝郁脾虚是视神经萎缩的主要病机,运用疏肝健脾明目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视神经萎缩疗效显著。结论:张风梅阐释了肝郁脾虚型视神经萎缩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为临床治疗肝郁脾虚型视神经萎缩提供了有价值可借鉴的经验。
2019年09期 v.31 1634-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田昕;曲妮妮;
咳嗽变异性哮喘为呼吸科临床诊治中常见疾病,以反复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控制不佳者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中医多论之为"风咳""久咳"。导师曲妮妮对于此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颇有见解,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痰瘀互阻,外邪引动伏痰,痰气相搏,故而发病。本病初期病位在肺脾,日久可累及于肾。曲师在治疗上常采用外风与内风双治、辨证治痰、化瘀通络、行气降气、补益肺脾肾等治法,用药时注意适用范围和用量,运用中医四诊,辨证治疗。根据疾病进展情况,急性期宜疏风散邪,亚急性期宜标本兼顾,缓解期宜补益。笔者有幸跟师随诊,总结此文以介绍曲妮妮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见解与思想。
2019年09期 v.31 1637-1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刘明;朱光海;杨品华;罗琼;李妮雪;冯帅;郭利华;
疏调气机汤,是由国医大师张震在疏调气机的思想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方药。其以四逆散为基础方,配以健脾,温肾,行气,活血等药物,肝脾肾兼顾、气血阴阳并调。吾师郭利华教授是"疏调学派"学术继承人,经过反复临床运用及思考,发现淫羊藿在此方中配伍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与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共同构建肝脾肾三者之平衡,从根本上调节阴阳气机,达到调理因情志不调而致的全身气机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的作用。
2019年09期 v.31 1640-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徐雅茹;张凤春;
小儿抽动障碍,是近年来儿童常见的慢性病、疑难病,且复发率高。临床上常见挤眉、眨眼、翻眼、张嘴、舔嘴唇、点头、耸肩、喉中发声或粗言秽语、肢体抖动、吸或鼓肚子等症状。属于中医里"抽搐"、"肝风"、"慢惊风"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比西医优势明显,更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临床上值得研究。张凤春教授认为风气内动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上也可从经络的循行论治,强调药物的归经。该文主要介绍了张凤春教授通过运用《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的经方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且强调除了服药外还要注重配合日常护理及饮食禁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值得推广应用。
2019年09期 v.31 1643-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查必祥;曹江鹏;袁爱红;杨骏;
目的:突发性耳聋是临床常见疾病,本研究为了探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更有效的针灸方法,评价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79-2018年)、MEDILINE(1991-2018年)、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1979-2018年)、万方数据库(1990-2018年)、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8年),收集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以Cochrane5.0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3.5。结果: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976例患者。①1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总有效率高于毫针刺法,异质性检验P=0.17,I 2=28%,合并效应量RR=1.32,95%CI(1.23,1.42),P<0.00001;②有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温通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总有效率高于毫针刺法,异质性检验P=0.31,I 2=14%,合并效应量RR=1.29,95%CI(1.13,1.46),P<0.0001;③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失分贝的改善效果优于毫针刺法,异质性检验P=0.77,I 2=0%,合并效应量MD=-7.01,95%CI(-11.03,-2.99),P=0.0006。纳入的研究均没有报道不良事件,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极低。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优于毫针刺法,从而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提供了临床选择。但由于纳入本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极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2019年09期 v.31 1646-1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杨斌;芮轶群;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制剂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性。方法: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StataMP14.0软件对纳入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研究,共153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其中观察组771例,对照组7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达莫注射液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RR(95%CI)=1.32[1.22,1.43],P<0.00001),能够提高VD患者MMSE评分(MD(95%CI)=3.13[2.62,3.64],P<0.00001);能够提高VD患者HDS评分(MD(95%CI)=3.06[2.61,3.51],P<0.00001);能够提高VD患者TCD数值(MD(95%CI)=1.81[1.11,2.50],P<0.00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生存质量。本系统评价尚有纳入文献质量、数量和试验设计欠规范等局限性,故上述结论仍需高质量、大样本、试验设计严格、多中心的研究加以验证。
2019年09期 v.31 1653-1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李林峰;董宝强;马明星;李光明;林星星;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疗法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CNKI、VIP、CBM、WanfangData、PubMed和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2月。检索搜集所有针灸疗法用于儿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Cochrane协作网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119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RR=1.22,95%CI(1.16,1.28),P<0.00001;治愈率RR=1.89,95%CI(1.49,2.41),P<0.00001]。在改善面部活动程度上,针灸疗法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RR=3.76,95%CI(-10.83,18.34),P=0.6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针灸疗法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较强的作用。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大样本量、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2019年09期 v.31 1660-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祝海毅;罗玲;曹晋;柏哲;任毅;
目的:系统评价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WanFangData、VIP、CBM、PubMed和CochraneLibrary。检索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截止时间为2019年3月)。根据预先设定的排除及纳入标准,由2名研究员分别独立纳入文献、提取分析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结果:纳入16篇已发表RCTs,涉及17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验组894例,对照组864例)。提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实验组对于改善心绞痛(WMD=3.05,95%CI:2.29~4.07,P<0.00001)、异常心电图(WMD=2.69,95%CI:2.01~3.61,P<0.00001)、血脂等方面有效,并且较常规西药合用复方丹参片在改善心绞痛(WMD=4.37,95%CI:2.49~7.67,P<0.00001)、心电图(WMD=1.97,95%CI:1.32~2.93,P=0.0008)、血脂方面也有差异。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合用常规西药治疗可改善心绞痛症状、异常心电图及降低血脂。
2019年09期 v.31 1667-1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庄星星;陈明;倪受东;苗仁华;李萌;
目的:探讨"细辛-干姜"药对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揭示其配伍规律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中药方剂数据库"检索出含"细辛-干姜"药对的方剂273首,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该药对主治病症、所治疾病所属科属以配伍用药。结果:273首含"细辛-干姜"药对的方剂中,主治病症排名前十的为咳嗽,伤寒,头痛,痰饮,虚劳,水肿,鼻塞,痹症,疮疡肿痛和肺风;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出现频次最多,为163次,占总数59.71%;与"细辛-干姜"药对配伍次数最多的单味中药排名前十的分别为甘草、人参、半夏、茯苓、五味子、麻黄、附子、肉桂、白术和当归。结论:系统分析"细辛-干姜"药对在中医方剂中的运用规律,为"细辛-干姜"药对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2019年09期 v.31 1674-1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谢聪;蒋宛瑾;喻嵘;周聪;黄柔;谭艳;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腹泻(Diabeticdiarrhea,DD)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使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分。运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纯的西医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胃肠动力指标[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9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对照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PG、2hPG、OCTT、SS、G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A1c、MO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泻情况并可降低血糖、改善胃肠道动力指标水平,减轻肠道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更好地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9年09期 v.31 1677-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朱立建;蔡耿辉;徐彬彬;林招国;卢天祥;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为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纳入统计。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疗程、2疗程、3疗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3疗程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H-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瘫后遗症显效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09期 v.31 1693-1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顾雪彤;王玲姝;李冠男;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卒后润燥丸治疗中风后虚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针药联合组予针灸联合自拟卒后润燥丸治疗;针刺组予针灸治疗;乳果糖组予乳果糖口服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CCS)、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PAC-QOL),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优于针灸组的86.7%(26/30)和乳果糖组80.0%(24/30)(均P<0.05)。治疗3周后3组患者的CCS评分、PACQO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联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乳果糖组。结论:针刺联合卒后润燥丸是治疗中风后虚秘的有效方法。
2019年09期 v.31 1696-1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代景娜;桑凤梅;燕飞;
目的:探讨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月到该院就诊的90例缺血性中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神经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后遗症,安全性好。
2019年09期 v.31 1700-1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彭婷婷;刘从秀;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1例帕金森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艾灸疗法治疗1个月。2组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CS)量表、UPDRS量表、SCOPA-AUT自主神经功能量表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CCS量表评分、UPDRS量表和SCOPA-AUT自主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能改善帕金森病便秘症状。
2019年09期 v.31 1702-1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 刘静;赵军;
目的:观察输刺法治疗心肝火旺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1例心肝火旺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0例治疗组和31例对照组,治疗组采取输刺法,以少府、神门、心俞、行间、太冲、肝俞为主穴,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8周。评价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积分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AD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输刺法治疗有效改善心肝火旺型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2019年09期 v.31 1705-1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韩玉;赵刚;
目的:观察扶正摄血法治疗气阴两虚型肾小球源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止血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肾炎康复片,以住院治疗15d为1个疗程,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镜检红细胞数量,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进行临床疗效综合评定。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59.25%,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镜检红细胞数量、尿红细胞计数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镜检红细胞数量、尿红细胞计数亦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止血方能降低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镜检红细胞数量、尿红细胞计数,更好的改善中医症候,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09期 v.31 1708-1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李蔷薇;李雪苓;
目的:观察重连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2月-2017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本院联体的三里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各30例。治疗组给予重连口服液,对照组给予羚羊感冒口服液,治疗4天,对患者的总体疗效、症状体征、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患者在恶寒、发热方面症状均消失;治疗组患者服用重连口服液后IL-8、TNF-ɑ、IL-1β、IL-6、CD4、CD8、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治疗组降低患者炎症指标,改善患者全身症状疗效显著。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重连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09期 v.31 1712-1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王耀辉;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应用三仁汤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所具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7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及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配合三仁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肥胖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糖水平、肥胖体征指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组血糖及肥胖体征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具临床治疗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仁汤在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在常规西药疗效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患者病情、肥胖程度的改善效果,对患者健康状态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2019年09期 v.31 1715-1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高金赢;曹俊杰;顾健华;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联合穴位埋针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30例门诊患者均采用推拿手法联合穴位埋针治疗,自身前后对照判定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PSQI评分、综合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30例,无1例不良反应,临床控制21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体有效率96.7%。治疗后入睡时间变少、睡眠时间延长、PSQI评分上降低,且数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SQI分值变化与患者综合疗效及满意度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该治疗对于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而在治疗过程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2019年09期 v.31 1718-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曾汝芝;王爱军;
目的:观察麻杏荆龙饮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麻杏荆龙饮联合孟鲁司特钠片,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钠片,治疗2周,对患者的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麻杏荆龙饮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2019年09期 v.31 1721-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从云;夏黎明;许泽亚;
目的:评价补脾益肾方联合针刺治疗脾肾亏虚型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经Piper疲乏量表评价符合癌因性疲乏的乳腺癌患者运用补脾益肾方联合针刺治疗。主要采用Piper疲乏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KPS功能状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并记录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等。结果:对患者进行干预后,66例患者的疲乏程度显著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睡眠、情绪、体力状况,都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脾益肾方联合针刺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
2019年09期 v.31 1724-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宁彩红;刘凯;江劲波;
目的:观察二至升板汤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二至升板汤)和对照组(环孢素组),各35例,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小板水平及随访6个月之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4.29%,优于对照组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LT的数量上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且治疗组对于慢性CITP患者的PLT数量提升起效更快;2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报道,治疗后随访第3个月末、第6个月末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至升板汤治疗CITP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19年09期 v.31 1728-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周辉;
目的:观察脾肾两虚型子宫脱垂患者应用固脱汤治疗后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93例脾肾两虚型子宫脱垂患者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47例增加固脱方煎服,2组疗程均为2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盆底肌张力、肌电压、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张力、肌电压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PFDI-20评分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脱汤能够有效调节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
2019年09期 v.31 1731-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杨宇;周宾宾;曾燕;彭丁丁;胡洲映;
目的:观察侧旋提推整脊正骨法结合五禽戏锻炼调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侧旋提推整脊正骨法结合五禽戏锻炼组(观察组)与颈椎牵引结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本田中靖久的症状量化表评分、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疗效,而从VAS评分、日本田中靖久的症状量化表评分及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前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在日本田中靖久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加快。结论:侧旋提推整脊正骨法结合五禽戏锻炼调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结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疗法,且这种主动锻炼与被动治疗相结合的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2019年09期 v.31 1734-1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常玲;
目的:探讨围术期耳穴贴压法治疗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椎的10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50例,T组围术期给予耳穴贴压法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后开始排气时间、术后开始排便时间以及术后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三天以及第七天肠胀气、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T组术后开始排气时间、术后开始排便时间以及术后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明显缩短;与C组相比,T组患者术后第三天胃肠道并发症如肠胀气、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第七天腹痛发生率明显降低,而肠胀气、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围术期耳穴贴压法可以促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其可以降低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9年09期 v.31 1737-1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石凤娟;张素娟;
目的:将针刺结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用于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治疗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60例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分组研究,以数字随机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包括补液、纠酸治疗;研究组行针刺结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10d为1个疗程,对2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呕吐缓解时间、电解质转阴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持续输液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80.00%相比,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呕吐恶心、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各项中医症候积分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组治疗后呕吐恶心、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各项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复发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短,呕吐次数相对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尿酮体阳性率、电解质异常率分别为23.33%、16.67%,与对照组56.67%、60.00%相比,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而言,应用针刺结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效果理想,可缓解呕吐症状,值得应用及推广。
2019年09期 v.31 1740-1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张文峰;甘兴华;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化痰祛瘀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5例肥胖型PCOS患者辨证属于脾肾阳虚症痰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达英-35、来曲唑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温肾健脾化痰祛瘀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月经周期、排卵、妊娠、体重指数,内分泌激素变化(FSH、LH、E2、P、T、PRL)及中医症状,两组及组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上述各项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健脾化痰祛瘀方联合穴位埋线对肥胖型PCOS治疗效果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019年09期 v.31 1743-1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李敬;李舒;
目的:探究丹参酮胶囊治疗顽固性湿疹的疗效及其对人体β防御素-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顽固性湿疹患者98例,随机分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外用艾洛松乳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胶囊。8周疗程结束后分析治疗效果,检测两组的HβD-2mRNA的表达情况及L-2、IL-4、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NSI评分和瘙痒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与对照组的6.1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非皮损组织处的β防御素-2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组织的β防御素-2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2、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用于治疗顽固性湿疹,见效快,有效降低皮损处的β防御素-2mRNA表达水平,调整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9年09期 v.31 1747-1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贾胜利;毛文阁;陈建设;
目的:观察填精活血方治疗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少弱精子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填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和辅酶Q10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率、A+B级精子百分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4.4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2组精子密度及A级精子百分率、A+B级精子百分率进行治疗后对比,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填精活血方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有改善作用,可临床借鉴。
2019年09期 v.31 1751-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韩松林;李世云;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对糖尿病肾病4期治疗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及肾病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糖尿病肾病4期患者,按照随机均匀分配原则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度招租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BUN、Scr、24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9例,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62.0%;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N、Scr、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直肠滴入对糖尿病肾病4期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19年09期 v.31 1754-1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李舒;
目的:探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分析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8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对照组40例仅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及皮肤屏障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2组的表皮水分丢失量、角质层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的DLQI得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与对照组的5.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有助于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09期 v.31 1756-1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杨玉刚;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状况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草泻心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炎性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2组患者治疗后的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血便以及总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调节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2019年09期 v.31 1760-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刘瑞娣;
目的:分析对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取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四季抗病毒合剂进行治疗,实验组则进行小儿推拿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平均为(46.25±16.13)h;实验组则为(36.74±13.54)h;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7.72%,实验组为98.25%;治疗后实验组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咽部充血等症状积分下降的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采取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2019年09期 v.31 1763-1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覃峰;耿宝忠;李娴;朱林平;
目的:研究壮医经筋疗法对视屏终端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80例符合标准的视屏终端视疲劳的患者进行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症候积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filmbreakup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积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的BUT和SIT水平明显提高,FL积分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后第14天相比较,治疗后的BUT和SIT水平明显提高,FL积分明显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83.7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可改善视屏终端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症状,这可能是通过提高BUT和SIT水平、降低FL积分、提高泪膜稳定性实现的。
2019年09期 v.31 1766-1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刘驰;刘瑶;史正刚;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脑部慢性疾患,中医药治疗癫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该文从小儿癫痫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内治法、外治法)两个方面总结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癫痫的研究进展。大量文献研究认为中医药治疗癫痫形成了汤剂口服内治法及针灸、推拿中医外治法等多种有效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在控制癫痫发作,改善远期预后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2019年09期 v.31 1769-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陈秀芝;
近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其慢性并发症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受到重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及诊断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该文从辨证论治及中医内治、外治等方面对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选药、选方提供依据,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2019年09期 v.31 1773-1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陈春芳;
失眠,即"不寐",指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虽然近年来西药如艾司唑仑片等相继问世,但是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抑郁的发生上仍然存在不足,并且具有较多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不寐上有着几千年的经验,包括中药内治、针刺、推拿、刺血、穴位贴敷、拔罐、足浴等,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应进一步挖掘,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2019年09期 v.31 1776-1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3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 王申;王秀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随着年龄、生活习惯的改变,椎间盘退变率加快,内部所含水分等营养物质流失,弹性减弱,轻微外力下,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其中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较高且危险系数大,小部分因症状较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而保守治疗往往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其痛苦少、价格低、绿色、对人体伤害小等深受广大患者喜爱。浮针疗法是保守疗法中的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能快速缓解疼痛,操作简单安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2019年09期 v.31 1781-1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徐莹;
化疗是对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静脉又是其主要给药途径,化疗药物具有毒性,大剂量多药联合冲击化疗方案的应用,往往会给注药静脉带来严重的损伤,极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不但给肿瘤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也给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带来阻碍。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对防治化疗相关性静脉炎有较好疗效,该文在查阅相关文献后,简要概述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静脉炎的临床进展。
2019年09期 v.31 1785-1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唐志岚;牛志军;朱鹏展;
海桐皮汤出自清朝御制医学著作《医宗金鉴》,可用于治疗一切跌打损伤及疼痛症状,目前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近五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相关研究及文献进行检索分析,阐述了海桐皮汤在骨折病及术后并发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及其他疾病的临床应用概况。研究发现该方在骨折病及术后并发症上,海桐皮汤对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椎体骨折、桡骨小头骨折、掌指骨骨折、Pilon骨折等骨折病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具有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功能活动并减少术后引起的关节僵硬、肢体肿胀等并发症的作用;在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上,该方主要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及足跟痛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该方还可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丹毒并发的肢体肿胀、脑卒中引起的肩手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该文结合目前该方的临床研究概况,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究海桐皮汤临床疗效和机理,及为挖掘和传承方药在清宫正骨的应用经验方面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2019年09期 v.31 1788-1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 茆春阳;牛阳;茆建国;张常喜;杜燕;李亚荣;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和病原检测手段的不断更新,其病原谱也在相应发生着突变,使抗生素在临床中使用中效果不佳。通过查阅整理大量关于文献,针对目前CAP临床诊疗中出现的困难,结合CAP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总结近几年中医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这不仅给临床治疗中抗生素耐药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能发挥中医药在临床中的优势和特色。
2019年09期 v.31 1793-1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0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