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馨;徐力;
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减毒增效、抗转移复发等独特优势为患者带来良好获益。“土壅木郁”理论源自中医五行学说,是土侮木的病理表现,脾土气壅滞使肝木之气郁滞,体现了肝脾二脏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文章基于“土壅木郁”理论,认为脾气亏虚、癌毒内生为结直肠癌肝转移形成的根本原因,肝气郁滞,癌毒流注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环节,治疗核心为培土达木,肝脾同治,旨在为结直肠癌肝转移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新思路。
2025年06期 v.37 1045-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秦梦琳;刘芳;
“同病异治”是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核心内涵是证候的差异性。肠道菌群与人体共生,参与代谢和免疫等关键环节,影响中医证候的形成与转归。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肠道菌群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章从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出发,创新性地探讨中医“同病异治”理论的内涵与实际应用,论述了菌群失调与帕金森病及其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并阐述“同病异治”理论在菌群失调治疗中的作用。希望能从微生态学视角解读中医“同病异治”理论的内涵,进一步推动该理论在菌群失调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25年06期 v.37 1050-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李文馨;杨永生;邹德高;张天;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炎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特性,导致湿热内生、蕴结于中焦脾胃,或因脾胃素虚、又外感湿热邪气,湿热邪毒流注关节,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脾胃论》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基于此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病因主要为脾胃内伤生湿,蕴而化热,湿热瘀毒互结,不通则痛。治以清热利湿、健脾活血调整脾胃运化功能以治本,通络止痛缓解症状以治标。临证可应用加味二妙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
2025年06期 v.37 1054-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章伊琳;甘逸鸿;张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结直肠癌进展及死亡的潜在影响因素。二者关系可归纳为“肺病及肠”,基于“肺合大肠”、“升降相因”等理论可解释两个疾病的相关性,且现代医学中可能存在相关的作用机制。二者因果关系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肺部的炎症反应通过肺-肠轴作用于肠道菌群。该发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依据。
2025年06期 v.37 1058-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李慧;冶尕西;杨忠明;季德江;王顺吉;
前斜角肌综合征乃现代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臂、手等部位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作者通过概述激痛点的定义、活化机制及特征,并基于其自发放电的特性,提出了前斜角肌综合征激痛点定位神经诊疗思路,即首应明辨病因以确定患肌,并对其进行触诊定位,之后将探寻所得的激痛点作为治疗重点,采用速刺和透刺法以解痉挛、疏筋络,促进血运,加快体液代谢炎症因子,从而缓解疼痛。作者采用此法在临床上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疗效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为今后临床诊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文末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2025年06期 v.37 1062-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芦栋生;浪万英;
目前,针灸作用机制研究内容纷繁复杂,角度多样。但无外乎各类细胞因子,神经冲动传导以及由此形成的信号通路,其中部分机制涉及到生物物理,即细胞收缩,组织位移等。但关于穴位作为针灸的扳机点是如何将针灸的机械刺激转换为具有临床治疗作用的有效手段,仍缺少完整的综述。作者定位穴位组织独特结构,着眼针灸手法优势疗效,以针灸机械力刺激为源头,通过整合以往实验研究结论,从机体物理、生物、化学角度全面总结针灸作用原理,为今后针灸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5年06期 v.37 1067-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温萍萍;王莉;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前驱阶段,在中医学上属于“脾瘅”范畴。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具有隐匿性,早期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不仅可以延缓其发生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病程,还有可能恢复正常糖调节。中医认为,“血糖”是水谷精微中的一部分,肝脾生理功能协调是水谷精微正常代谢的保证,肝、脾功能失常则可能导致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基于肝、脾生理功能及肝脾关系,通过探讨肝脾二脏与糖尿病前期发病的关系,能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前期提供一定的思路。
2025年06期 v.37 1073-1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杨文倩;盛瑞雪;付玉环;蔡箫;茅燕萍;
高血压肾病是目前国内外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肾脏是高血压最常累及的靶器官,持续存在的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因此,高血压肾病的防治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曹恩泽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肾病方面,病证结合,四诊合参,认为肝肾阴阳失调为高血压肾病发病的根本,强调高血压肾病的形成、进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并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来恢复肝脾肾三脏的阴阳平衡。文章总结了曹教授通过“阴阳平衡”理论探讨高血压肾病的分期辨治,临床疗效显著。
2025年06期 v.37 1094-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谢君君;张进军;徐经世;肖春燕;余碧玲;
国医大师徐经世在消渴病的诊疗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认为消渴病病机的中心环节在于脾阴虚,但其致因不在脾脏本身,是由肺经燥热、阳明燥热及肝郁化火所致,病机由实转虚,发为消渴。治疗上运用“理脾阴”法论治消渴,提出“三位一体”的治疗原则及“补不峻补,润燥适宜;益脾重理气,养脾用甘平”用药特色。
2025年06期 v.37 1098-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任明莉;丁桂园;朱瑾;杨文凤;朱庆军;
顽固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疾病,又称难治性面瘫、重症面瘫,患者面部症状显著,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更有甚者产生心理问题。西医治疗此病多选用抗病毒﹑神经营养类药物,疗效一般。中医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确切,但对于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尚未成定论,多数针灸医生治疗此病仅在局部取穴﹑强刺激手法,疗效甚微。朱庆军主任临床诊病时常以阴阳为大纲,在“平衡阴阳”的基础上再辨证施治。朱主任基于二十余年顽固性面瘫治疗经验,认为阴阳失衡是面瘫发生、发展的关键原因,在秉承中医“久病多虚”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顽固性面瘫的病因病机,注重面部的补泻手法,把握针刺深浅之要,同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提出针对顽固性面瘫的平衡针法,联合全息理论,选取健侧上下肢的全息影像腧穴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显著。文章整理总结朱主任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经验,从多个角度阐述并附上验案举隅,以期为顽固性面瘫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6期 v.37 1102-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牛琳琳;薛蕊蕊;冯玮;连亿佳;毛德西;
麻木以局部或全身肌肤感觉异常为特点,病因复杂。毛德西教授认为麻木病因无外乎正虚、邪实两方,将其病因病机归属于风邪袭表,卫气失司;寒湿侵淫,肌肉失荣;气郁伤肝,筋脉失任;气血双亏,营卫俱虚;肝风内动,扰窜经络;痰饮内伏,风邪相搏;瘀血阻滞,经脉不和等七个方面,从风寒、湿寒、肝风、风痰、血瘀、肝郁、气虚、血虚、湿热、酒毒等进行辨证论治。在治疗上,初起以祛邪,病久则扶正,数法并用。绝不固执一点,形成了独特的见解。文章将毛教授对麻木的诊疗经验加以总结探析,以兹同道。
2025年06期 v.37 1106-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杨飞;王迅;刘森森;刘统治;
人体之阳气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养摄精神、柔养筋骨和抵御外邪等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与现代医学中免疫力的功能有密切联系。受《黄帝内经》崇阳思想的影响,《金贵要略》及《伤寒论》中条文及方证有多处体现了医圣张仲景顾护人体阳气的思想,历代亦有诸多医家深入遵循和贯彻这一准则。王迅(以下简称王师),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安徽省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师基于《黄帝内经》崇阳思想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调背振阳针法,其以整体观、治病求本为基,以针刺背部的督脉、膀胱经为径,力求振奋人体之阳气以达到通调气机、温通经脉、温补脏腑及安神定志等治疗目的。该针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在于针刺前需对患者的督脉和膀胱经进行审、寻、按等揣穴步骤后,再确定进针点,并在针刺得气后不留针等。
2025年06期 v.37 11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王天莹;傅云其;
总结傅云其教授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经验,认为老年性失眠的病机为气血虚衰,神失所养,以补益气血,调神养神为基本治疗法则;重神观念贯穿治疗始终,滞针震颤安眠穴以调气养心安神,毫针调节“脑肠轴”以和胃安神,辅以脐周闪罐,背俞拔罐以温补气血,微针刀松解枕下肌群疏通局部经络,以安心、脑之神。诸法合用,辨证配穴,治疗老年性失眠疗效颇佳。
2025年06期 v.37 1117-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李瑜璠;阮诺冰;李金菊;方朝晖;
多汗症是一类常见的以局部或全身汗出过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临床若不加以治疗,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乃至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方朝晖教授认为多汗症可从脾论治,并且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以调整阴阳、从脾论治、兼顾心肺为指导思想;固表止汗、补益气阴、调和营卫、健脾祛湿为主要治法;注重局部与整体结合、分部论治;同时重视疏肝、调节情志,在临床疗效显著,文中附临床医案一则,供临床参考。
2025年06期 v.37 112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陶树琴;姜东海;丁慧;唐巍;
总结分析唐巍教授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思路和经验,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介绍。唐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根结在于肾阴亏虚,肝失所养,血不濡筋,不能上达于耳目。治疗应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当代医学科学研究,整体查病,同时结合经络脏腑辨证取穴,根据所选穴位灵活运用透刺,平刺,直刺等手法,辅以灸法,形成以“针、灸、康复”为一体的临床诊疗思路。
2025年06期 v.37 1126-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李雨源;陈菊华;孙东祥;程剑利;周兵;
超溶栓时间窗进展性脑梗死(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APCI)在基层普遍存在,其最佳治疗仍在探索阶段。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是抗血小板聚集,尽早改善缺血半暗带区血供,促进受损脑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目前替罗非班应用于超溶栓时间窗APCI已积累了大量研究,其在安全性、患者获益方面有效,被神经内科医师青睐。针刺作为传统医学,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已有大量的循证依据。临床上发现予以替罗非班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APCI患者针刺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查阅文献目前临床上研究替罗非班结合针刺治疗超溶栓时间窗APCI的研究较少。作者通过阅读近10年文献,对针刺、替罗非班治疗超溶栓时间窗APCI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展开综述,为针刺结合替罗非班治疗超溶栓时间窗APCI的研究提供可行性分析。
2025年06期 v.37 1213-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邹巧;侯兰;成兰;张智敏;青秀梅;
目的:探讨中药熏药治疗在靶向药物治疗恶性肿瘤致手足皮肤反应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靶向药物治疗后出现手足皮肤反应,通过中药熏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DLQI量表评分、HFS分级情况。结果: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35.71%,观察组有效率64.29%,2组有效率比较,P=0.033,中医症候积分比较,P=0.038,DLQI评分比较P=0.046,HFS分级比较P=0.045,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药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的手足皮肤反应,中医症候积分、DLQI积分,HFS分级均下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中医症状及皮肤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效果应用更有效。
2025年06期 v.37 1218-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吴迪;张婷婷;段娜;
目的:探讨难治性癌痛患者在安宁疗护理念下不同自控镇痛模式对镇痛效果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难治性癌痛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51例给予在安宁疗护理念下静脉自控镇痛,皮下组52例给予在安宁疗护理念下行超声引导皮下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scoring,NRS)]、症状改善情况[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dmonton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ES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生活质量[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结果:2组治疗前 NRS 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在治疗3d时,静脉组NRS 评分高于皮下组(P<0.05),在治疗7d、14d时,2组NRS 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2组治疗前的疲乏、食欲不振、焦虑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皮下组治疗14d后的疲乏、食欲不振、焦虑评分明显较静脉组低(P<0.05)。治疗前,2组PSQI各维度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4d后,与静脉组比,皮下组PSQI各维度评分更低(P<0.05)。2组治疗前的EQ-5D 指数、EQ-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4d后,与静脉组比,皮下组EQ-5D 指数明显更低,EQ-VAS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难治性癌痛患者在安宁疗护理念下行静脉自控镇痛和超声引导皮下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均较好,但在安宁疗护理念下行超声引导皮下自控镇痛对患者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更好。
2025年06期 v.37 1222-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史檬;刘维杨;张文召;赵婷;
目的:探讨水中运动疗法在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功能迁移能力、平衡能力、步态功能及跌倒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3年12月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陆地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给予水中运动疗法,比较2组患者功能迁移能力、平衡能力、冻结步态及跌倒效能变化。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均更低,动态平衡能力指标均值更高(P<0.05);观察组功能迁移能力起立行走测试、5次起坐测试时间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冻结步态水平低于对照组,功能独立性、跌倒效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中运动疗法较之常规陆地康复干预能更有效地提高中轻度帕金森患者的动静态平衡能力,改善功能迁移能力,减少跌倒发生风险,减轻冻结步态。
2025年06期 v.37 1227-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赵弸慧;陈阳;
目的:探析上焦宣痹汤联合隔姜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年8月—2024年8月医院经化疗后发生顽固性呃逆并住院接受治疗的88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上焦宣痹汤治疗+隔姜灸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上焦宣痹汤治疗)各44例,连续治疗7d后观察治疗效果。主要治疗结局指标包括:呃逆频率积分、临床疗效、睡眠质量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呃逆频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呃逆频率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停止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上焦宣痹汤、隔姜灸联合治疗NSCLC患者化疗后顽固性呃逆,可有效减少呃逆频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更利于帮助患者睡眠质量恢复,且复发率低。
2025年06期 v.37 1231-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郎朗;杨静;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气虚血瘀型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0例气虚血瘀型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仑伐替尼靶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扶正解毒方,2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患者疾病控制率、中医临床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KPS评分、甲胎蛋白(AFP)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疾病控制率:2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临床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KPS评分:2周期治疗后,治疗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胎蛋白指标:治疗组在治疗前后AFP水平有显著差异,且治疗后治疗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患者消化道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解毒方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气虚血瘀型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有显著临床有效性,能够提高抗肿瘤药物活性,延缓肿瘤进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仑伐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机体对其耐受性。
2025年06期 v.37 1236-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王一飞;赵瑞成;
目的:评估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的受试者6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康复训练+益气活血通络汤),均持续治疗21d。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综合评价益气活血通络汤在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运动功能疗效。结果:治疗21d后,2组患者FMA、MBI评分、MMT评级均高于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有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2025年06期 v.37 1241-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李冬梅;段高峰;林振阳;丁宇豪;李进城;
目的:探讨经方联合贝伐珠单抗+Cape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贝伐珠单抗+CapeOx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方(黄芪建中和下瘀血汤加减)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患者功能状态、生活质量、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CEA)、流式分析CD_3~+,CD_4~+,CD_4~+/CD_8~+值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肿瘤标志物下降高于对照组。流式分析:CD_3~+,CD_4~+,CD_4~+/CD_8~+值高于对照组。2组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经方联合贝伐珠单抗+Cape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能提高临床抗肿瘤疗效,同时有效降低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
2025年06期 v.37 1245-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